本篇文章轉載自8/29發刊的棒球迷電子報
自從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光發熱之後
開始受到媒體們熱烈的矚目
這種矚目如果只是單純地在他的棒球專業上
應該不至於會讓阿民覺得喘不過氣來
但是台灣的媒體通常都不會把焦點放在該放的地方
只會關心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八卦上
嚴重忽略了一個選手專業上的表現
雖然不是每一個媒體工作者都是如此
但也因為那些害群之馬
讓大家對於媒體都沒了好印象
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樣
別人就得讓你怎麼樣的
希望媒體們要懂得省思丫



從王建民拒絕台灣媒體事件談起

作者/林言熹

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,必須要特別說明的是,由於文章需要,本文會有許多不雅的文字,假如你(妳)覺得不妥,請勿觀看。

為什麼會有817聲明?

在紐約洋基投出第十三勝之後,王建民接受紐約時報專訪,由Tyler Kepner偕同懂中文的Thomas Lin遠赴芝加哥採訪,向大蘋果的居民們詳述這位來自台灣的棒球之子,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位洋基新英雄,從他的身世到和洋基簽約、數度受傷並於去年崛起,今年發光發熱的過程,看來是篇對王建民絕對正面、讚不絕口的好文章,沒想到,在台灣的媒體眼裡,只看到其中九分之一的那部分。

一向嗜血的平面媒體、電子媒體藉此機會,接連大幅報導他的身世,還特地去騷擾王建民的家人、鄰居想套出些「新聞」,導致不滿親人受傷害的王建民,決定對台灣媒體發出拒絕採訪聲明,表達希望媒體專注在他的投球表現,而當我在看到這些新聞時,腦殘、智障、豬頭、垃圾、蠢蛋、白癡、混帳、狗屎等名詞浮上腦海,除了搖頭還是只能搖頭,又,在此對以上這些名詞感到抱歉,因為媒體的所作所為根本和你們無法相提並論,「媒體」或「記者」這兩個詞已經代表這些名詞的總和再乘以一萬倍。

這份聲明雖然上面時間是8月15日,但由於媒體大都在台灣時間8月17日收到,因此本文稱之為817聲明。

在MLB開先例?

基於有些人被媒體誤導,認為大聯盟從來沒發生球員拒絕媒體採訪的先例,在這裡必須鄭重澄清,王建民絕對不是第一個,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拒絕媒體採訪的 MLB選手,西雅圖水手的鈴木一朗和佐佐木主浩(已退休),就曾於2001年7月聯合發表聲明,拒絕日本媒體的採訪,當時也是拒絕所有日本媒體的採訪,也沒將限制侷限於某一家媒體,或者擴張到全部媒體。

也許有人誤認為這是大聯盟專利,很抱歉,這與現實差距頗大,美國職籃NBA洛杉磯湖人的Kobe Bryant、克里夫蘭騎士的籃球小皇帝LeBron James或是愛爾蘭橄欖球員也都曾經因為不同理由,對不同媒體提出拒絕採訪要求,在此不做詳述。

所以,下次有人在和你說王建民拒訪是先例的同時,請記得和他(她)說,王建民是台灣第一位在美聯投出勝投、第一位大聯盟10勝的台灣投手,但他絕對不是第一位拒絕媒體採訪的大聯盟球員。

問題出在紐約時報?

有人認為事情的起因是紐約時報,但問題真的出在紐約時報?紐約時報需要負責嗎?當然不是,畢竟蘋果日報於8月11日就提及紐約時報的專訪部分內容,就已經揭露會聊到身世的部分,但電子媒體都是在13日才開始,出發點有可能是看到紐約時報的內文,但別忘記,台灣的媒體都是膚淺至極,能立刻就跟上瞬息萬變的時代潮流嗎?我想他們沒那個能力。只要你看過電視新聞就知道,最常採用的就是當天報紙、再不然就是新出爐的八卦雜誌,然後以此引伸,除了專題報導外很少有內容或是特別的獨家。

就如同後來TVBS的高層所說,他們是跟晚報,而台灣目前只剩下一家晚報,就來看看當天下午出爐的聯合晚報吧!

8月13日聯合晚報針對紐約時報專文報導發出兩則新聞,其一是由記者吳育光所提的「紐時稱王建民:台灣英雄」,看來中規中矩,也已經提及身世部分,不過另一則新聞也是由吳大記者所寫「紐時部分報導 王建民尷尬」,將他的身世背景詳細敘述一遍,最後還特別提到『日前國內某電視台報導了王建民的養子故事,據悉曾讓王建民養父十分生氣,並打電視向經紀人抱怨,雖然紐約時報今天報導了這則「舊聞」,但從王建民尷尬的表情中,就不難發覺到他的苦衷。』

這就是媒體

沒錯,人家有苦衷,可是我照樣報,電子媒體也開始陳述這件「舊聞」,還怕內容不夠,開始往南部找,到他家附近持續騷擾,持續「製造」新聞,平面媒體也不遑多讓,派出地方記者就是要大肆張揚,還有不願意以真名發文的網路專欄作家裘必勝,以「垃圾」來稱王建民,在被原刊登媒體刪除後,在自己的部落格改以「混蛋」相稱,後來為了彌平眾怒,才改口道歉。

更好笑的是,中時部落格「新聞線上」的王榮霖,以「封殺台灣媒體 阿民錯了嗎?」為文提到王建民的行為是「有這麼嚴重嗎?真有如此必要嗎?」不知道中國時報在王建民這兩年來的先發中,有幾場曾經派人去採訪王建民,既然人都沒去,都是外電報導,或者特稿分析,那你到底想要求什麼?有什麼資格要求採訪阿民呢?

還是冥頑不靈

雖然媒體都以自己的觀點,表達對王建民所作所為感到無法認同,但仔細去看看網路上球迷的反應,大約百分之九十九都贊成王建民的舉動,都認為媒體活該,結果有人發起到媒體抗議的活動,結果隔天一則不顯眼的新聞「學者:不該只封殺台灣媒體」,再次讓人體會媒體的傲慢,該報導訪問銘傳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周兆良就說「媒體就是媒體,沒有國際媒體、台灣媒體之分,僅封鎖台灣媒體的採訪自由並不合理的。」

看到這句話,終於能體會為什麼有這樣的媒體,有這樣的記者出現,原來在學術界都是這樣的看法,請注意,紐約時報從來沒有去騷擾他的家人,而早就知道他身世的台灣媒體還藉此大做文章,然後想要撇清責任,更可笑的是:『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田習如表示,記協對王建民拒絕台灣媒體採訪感到遺憾。而王建民「選擇性的拒絕」的對與錯,也應由民眾來評斷。』的確,民眾會判斷,媒體在台灣早就被批評的一文不值,王建民事件更可以清楚見到。

讀者也要自制

由於媒體一直拿讀者來當藉口,說是觀眾想看,這樣會有收視率,所以才產生這些無理的行為,許多媒體人的相關言論當中,就是以此為出發點,想要堵住悠悠大眾之口,卻沒想到自己的行為早就越過那條紅線,早就已經犯了規。

不過,別人我不知道,但筆者本身並不會因為這些八卦而停留在電視面前,反倒是電影或體育才能吸引我的注意,球迷們也要發揮自己的決心,當在報導羶色腥時收視率會降低,發行量會下降,媒體自然也就不會再跟著這些挖人隱私的消息,就算媒體還在持續追蹤,至少讀者可以告訴自己,這是媒體的推辭,而非事實。

事情不會因此結束

由於事情已經漸漸告一段落,王建民表示將於他8月29日的先發之後,再次對台灣媒體發言,但媒體的無知、無恥、無能卻沒有因此消減,雖然閱聽大眾有知的權利,但沒說一定得透過媒體不當的報導,更沒說可以不遵守大聯盟各球場的採訪規範,然後將台灣的臉丟到全世界。

完全沒有任何自省能力的台灣媒體,還會做出什麼驚人之舉,相信29日球迷們就能看到,到時候,哪一家媒體再被封鎖,就別再怪罪到他人身上,自己摸摸鼻子,挖個地洞鑽吧!對了,他們都寡廉鮮恥,還會厚著臉皮繼續胡鬧,若再發生這樣的事情,就請大家直接點名、詳述過錯,要求媒體公開道歉、高層下台吧!

附記,由於時間和能力不及,尚未完整記載媒體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,本文會持續增補於棒球電子報網站( http://baseballtaiwan.com/ ),網友若發現有任何遺漏,也請上不吝告知。

另外還有編者的話也貼上來給大家看看

前不久,王建民對於台灣媒體下了拒絕採訪的逐客令,到前兩天解除,中間雖然歷時不久,不過言論市場對此事態度倒也百花齊放。

讓人比較難過的是,部分自視為大報的編輯記者,儘管寫出了看似檢討的文章,但檢討的結果卻都是錯在別人(像是平面媒體檢討出的問題是電子媒體、是社會甚至是球迷的錯);更糟糕的人雖然不太敢在報上直接咒罵,卻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面(其實也連結自大報或大站),使出了難看的鬥臭手法,對王建民的行為提出惡意批評(這群人不少都是自視清流的泛道德論者,卻忘了台灣媒體今天形象糟糕如是,身居媒體高層的他們影響更大);最離譜的,甚至想煽動球迷讀者的民族情緒(如王建民拒絕台灣媒體就是汙辱台灣人),連垃圾等字眼都出口了。

身為一個媒體工作者,筆者不能自外於整個體制之外,認為所有錯誤都來自於結構上的問題,跟自己無關,所以不時的自我檢討,是否所編、所寫文章超出了媒體應為的界限。

面對社會將我們視為社會亂源第二名(第一名是國會議員),大多數的媒體工作者都認為是香港引進狗仔所造成的結果。

但事實上呢?台灣的政治記者敢說自己沒有以自己的意識形態出發,扭曲甚至於假造新聞介入政爭嗎?台灣的消費新聞記者敢說自己不是到處在廠商記者會或發表會A好處,拿回新聞稿亂抄一氣,甚至於原文不改直接上稿,一天工作不到兩個小時,然後到咖啡廳喝咖啡聊是非嗎?台灣的財經記者敢說自己不是整天巴著大小企業,成為企業傳聲筒幫忙放消息炒股價,甚至於利用內線消息炒作股票自利嗎?台灣的體育記者敢說自己不是十年如一日的用相同數據分析,完全不曉得國外的運動報導已經進步到何處,而外國新聞就是完全翻譯外電(甚至於將自己的觀點假借外國記者口中說出),從來不是自己採訪所得嗎?

無視於自已的墮落,將錯誤全部歸給環境;又自以為掌握言論窗口,口不擇言的對各項不熟的事務自大地胡亂發言(最常見的就是跑什麼線的記者都覺得自己可以報導棒球),這種完全不符合專業精神的態度,充斥在台灣媒體的每個角落(更不要提拿著記者證在各處耍流氓要好處的下流者了),台灣人瞧不起媒體工作者,是我們工作於媒體的每個人都應該分攤的責任;因為在外人看來,我們是一個整體,我們工作夥伴犯的錯誤,是我們得概括承受,而無法從我們身上切割開來的。

別再說那些問題不干我們的事情了,所有台灣的媒體工作者,都該好好自省一下,自己到底對不對的起由閱聽大眾託付掌管訊息管道的責任。

如果讀者們對本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指教,歡迎直接上我們的網站留言,或是來信跟我們溝通!

棒球迷電子報的網站網址是 http://baseballtaiwan.com/

棒球迷電子報的電子信箱是 derrickx@ms51.url.com.tw

本期責任編輯:許詠翔(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derrickx/
 

共有人次點閱此篇文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fish08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